大学国家安全教育是培养新时代青年家国情怀与风险防范意识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通过多维度学习提升政治警觉性、文化认同感及网络安全能力,最终实现个人成长与国家安全的双向赋能。
-
深化国家安全认知体系
学习需突破传统军事安全范畴,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网络等16个重点领域。例如,结合案例分析境外势力渗透手段,理解科技保密与学术交流的边界,强化“发展是安全基础”的辩证思维。 -
融入日常行为与实践
从**网络谣言到保护敏感信息,行动层面需落实三点:严守法律底线、理性参与公共讨论、主动举报危害行为。高校可通过主题班会、模拟演练等形式将理论转化为实操能力。 -
强化文化自信与全球视野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精神支柱,需引导学生从历史脉络中树立文化自信,同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看待国际协作,例如疫情中跨国互助对经济安全的积极影响。 -
创新教育形式与专业结合
针对理工科学生突出科技保密教育,文科生侧重意识形态安全,利用VR技术模拟网络攻防场景,提升教育的互动性与专业适配性。
国家安全教育绝非短期任务,而是终身学习的必修课。每位学生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细胞”,以个体意识觉醒筑牢国家安全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