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共有14个学科门类,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以及新增的“交叉学科”门类。
学科门类是对具有一定关联学科的归类,作为高等教育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同制定。不同于仅用于国家宏观管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学科门类更侧重于高校学位授权审核、学科管理及人才培养工作。2011年修订版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最初划分为13个门类,2021年增设“交叉学科”后扩展至14个。每个门类下包含若干一级学科,例如理学涵盖数学、物理学等12个一级学科,工学包含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5个一级学科。学科门类与高校专业设置密切相关:本科专业目录划分在12个学科门类基础上增加了“艺术学”(因军事学未在本科设置),而研究生教育则包含所有14个门类。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名称的专业在不同高校可能因培养方向、课程体系或研究侧重而存在差异,例如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不同学校的教学内容可能聚焦光电子技术或微电子领域。学科门类不仅规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路径,还为考生择校提供参考框架,需结合个人发展目标关注专业内涵与高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