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学科分类号是用于标识论文所属学科领域的标准化代码体系,核心作用是规范学术管理、便于文献检索。我国主要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LC)和《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两种体系,关键点包括: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LC)
- 以字母+数字组合表示学科层级(如“TP311”代表计算机软件),覆盖22个大类,广泛用于高校图书馆论文归档。
- 论文作者需根据研究方向在CLC中匹配最细化的分类号,通常标注在封面或摘要页。
-
《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
- 国家标准的数字编码(如“120.10”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共设5个层级,适用于科研项目申报和学科统计。
- 需注意与CLC的区别:GB/T侧重学科门类划分,CLC更注重文献分类实践。
-
查询与使用建议
- 通过学校图书馆官网或“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在线工具检索;
- 交叉学科论文可申请多个分类号,但需以主学科优先;
- 错误使用分类号可能导致论文检索困难或学术评价偏差。
提示: 分类号需与导师或教务部门确认,确保符合本校规范。国际投稿可能需额外标注DDC(杜威十进分类法)或UDC(国际十进分类法)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