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人对刘和平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他在挂职期间的政绩与行为表现上。刘和平虽然是一个无业人员,但凭借伪造的身份,在柳州市委副书记的岗位上表现出强硬的工作作风和改革决心,深受部分民众的支持,但也因官场规则的不满而引发争议。
1. 政绩与民众支持
刘和平在挂职期间以“铁面无私”著称,他大胆整顿官场风气,整治公车占道问题,甚至摘掉市委书记车辆的车牌以示警诫。这种雷厉风行的手段,让柳州市的官场纪律得到了明显改善。他要求干部背诵**、严抓会风纪律,这些举措在民众中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
2. 官场规则冲突
尽管刘和平的改革措施赢得了部分民众的好感,但他的行事风格却与当时的官场潜规则格格不入。例如,他曾在一次投票中抢在书记和市长之前投票,这种打破常规的行为让官场人士瞠目结舌。他公开批评教育局长并导致对方住院的事件,也显示了他与官场生态的冲突。
3. 身份暴露与法律后果
刘和平的传奇故事最终因身份造假而落幕。在挂职期满后,他试图通过中央领导的推荐留任,但档案审查却揭露出他的真实身份。他不仅是一个无业人员,还曾因诈骗罪被判刑。1998年,他因招摇撞骗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
总结
柳州人对刘和平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化:一方面,他的改革措施和政绩得到了部分民众的认可;另一方面,他的身份造假和与官场的冲突也引发了广泛争议。尽管如此,刘和平的故事已成为柳州官场的一段传奇,提醒人们警惕身份造假对社会秩序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