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0”安全教育制度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安全教育机制,通过在不同时间节点开展针对性教育,旨在提高师生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一、时间划分与教育内容
-
每日1分钟安全教育
-
场景 :每天下午放学前1分钟
-
内容 :教师针对当天的安全事项进行简短提醒,如交通安全、防陌生人、用电安全等。例如,任城校区要求教师结合季节变化和学生特点,重点讲解防溺水、交通安全等知识。
-
-
每周5分钟安全教育
-
场景 :每周一升旗仪式后或每周五放学前
-
内容 :由园领导或安全负责人进行主题安全教育,涵盖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等。例如,通过视频、案例分析等形式,强化学生对假期安全注意事项的认知。
-
-
节假日30分钟安全教育
-
场景 :每次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
-
内容 :系统开展交通安全、旅游安全、防火灾、防触电等全面安全教育,通常以视频讲座、演练等形式进行。例如,组织防火灾演练或观看安全教育视频,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
二、实施目标
-
常态化教育 :通过“每日一提醒、每周一总结、假期一强化”的机制,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
针对性提醒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避免空洞说教。
-
能力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注意事项
-
形式多样化 :采用视频、讲座、演练、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增强教育趣味性和实效性。
-
责任落实 :明确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安全教育职责,确保教育内容覆盖所有学生。
-
家校合作 :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信等方式,延伸安全教育至家庭,形成家校共育机制。
该制度自2023年5月起被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推广,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行,通过细小时间抓关键问题,将安全知识融入学生生活,形成“警钟长鸣”的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