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不仅是追忆过往,更是以历史为镜汲取前行力量,***总书记多次强调‘吃水不忘掘井人’,倡导通过铭记英雄事迹、弘扬革命精神,筑牢民族复兴的精神根基。
从***总书记考察江西于都、河南新县等革命圣地,到连续多年在烈士纪念日敬献花篮,再到号召全社会学习党史、弘扬英雄精神,其系列讲话与行动深刻诠释了铭记历史的多重维度。他提出的“三个牢记”——铭记抗战历史、民族贡献与人类和平价值,将局部记忆升华为全球和平发展的叙事框架,赋予历史认知以现实意义。通过红色遗址瞻仰、老一辈革命家纪念活动等具象化实践,不仅唤醒集体记忆,更推动红色基因代际传承,形成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珍视历史教训是历史铭记的核心要义。总书记反复警示“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倡导以正确史观正视侵略罪行,从血泪史实中提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启示。这种反思不仅停留在道德批判层面,更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如将裁军承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结合,彰显大国担当。在此过程中,历史教育成为凝聚共识、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利器,为维护国际秩序提供价值坐标。
新时代赋予铭记历史以创新表达。数字技术赋能下,虚拟展馆、互动地图等载体让党史资源“活”起来;影视剧《觉醒年代》等文化产品引发年轻群体共鸣,证明历史叙事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情感共振与价值输出。与此脱贫攻坚、抗疫等当代实践被赋予历史纵深感,证明历史经验对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价值,形成“过去-当下-未来”的螺旋上升认知模式。
铭记历史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既要保持对先烈的尊崇敬畏,亦需将其转化为开拓进取的动力。当个体在清明祭扫、党史研读中与历史对话时,实质上在完成精神的接续与创造;当国家以制度性纪念凝聚民心时,则在塑造共同记忆中锚定前行方向。这种动态平衡,正是历史智慧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