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拆迁项目中仅剩一户不同意时,法律明确赋予其拒绝搬迁的权利,核心在于“补偿是否合理”与“程序是否合法”。 关键在于坚持“先补偿后搬迁”原则、拒绝预签约陷阱,并通过行政复议或诉讼审查征收决定的合法性。以下是具体应对策略:
-
拒绝不合理施压
征收方常以“多数已签约”施压,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条例》规定,补偿不得低于类似房产市场价。若补偿明显偏低,可要求重新评估或提起诉讼。例如,杭州某案例中,坚持诉讼的住户最终补偿提升187万元。 -
程序合法性审查
重点核查征收决定是否满足“四规划一计划”、是否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补偿费用是否足额到位等。若征收方未依法公示文件或跳过听证程序,可主张程序违法。农村征地中,还可通过复议质疑征地批复的合法性。 -
证据留存与法律行动
保留房产证、土地证原件,对威胁行为录音录像;收到评估报告10日内申请复核,征收决定公告60日内提起复议或诉讼。若遭遇强拆威胁,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并追究违法强拆责任。 -
谈判与专业支持
在诉讼威慑下协商更有利,可提出“一户一价”补偿需求。数据显示,委托律师的案件调解成功率提升63%,专业人员能挖掘程序漏洞(如资金挪用、评估造假),争取更高补偿。
提示: 拆迁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而是法律框架下的权益博弈。最后一户的坚持可能成为纠正不公的关键力量,但需以法律为盾牌,避免情绪化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