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春节的20条简短常识小知识,涵盖历史、习俗、安全等方面:
-
春节名称演变
正月初一在古代称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改为公历1月1日(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
法定假期范围
除中国外,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缅甸、文莱等18个国家也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
-
压岁钱寓意
压岁钱实为古代的辟邪品,传说可驱赶“祟”妖,象征驱邪保平安。
-
拜年手势规范
男子拜年需“左抱右”(吉拜),右手包左手为“哀拳”(报丧或求饶时使用);女性则相反。
-
春节七天习俗
从正月初一到初七分别对应鸡、犬、猪、羊、牛、马、人日,源于女娲造人传说。
-
“福”字倒贴禁忌
仅水缸、垃圾箱等需倒贴“福”字,大门不可倒贴,以免“福气倒流”。
-
扫尘迎新传统
腊月二十三起至年三十为“迎春日”,通过扫尘、换新衣、准备年货等习俗扫除晦气,迎接新春。
-
守岁文化内涵
除夕守岁源于古代“辞旧迎新”习俗,最早见于西晋文献,意为通宵祈福、辞别旧岁。
-
春节的狭义与广义
现今狭义指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则涵盖整个农历新年期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
安全出行提示
冬季驾车需防冻防滑,检查燃料、制动液、车灯等,避免双硫仑样反应(饮酒后驾驶)。
以上内容综合了春节的历史渊源、民俗禁忌、现代习俗及安全提示,涵盖面广且信息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