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发现的关键人物主要包括以下几位科学家,其贡献按时间顺序梳理如下:
-
普利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
-
1771年 :通过密闭钟罩实验首次发现植物能更新空气(释放氧气),但未提及光的作用。
-
1776年 :提出植物“净化”空气的结论,但实验无法重复。
-
-
英根豪斯(Jan Ingenhousz)
- 1779年 :在普利斯特利基础上补充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光照和绿叶,揭示了光能的重要性。
-
萨克斯(Friedrich Sachs)
- 1864年 :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物为淀粉,进一步确认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
恩格尔曼(Theodor Engelmann)
- 1880年 :利用好氧细菌和水绵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并发现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
鲁宾和卡门(Rosalind Franklin & Mahlon Calvin)
- 1930年代 :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氧气来自水,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揭示了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途径(卡尔文循环)。
总结 :普利斯特利是最早发现植物与空气关系的科学家,但后续英根豪斯、萨克斯、恩格尔曼等人的研究逐步揭示了光合作用的光依赖性、产物及关键机制,最终形成现代光合作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