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5规划图聚焦“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空间结构,强化非首都功能疏解、城市更新与区域协同,核心亮点包括核心区中轴线申遗后的国际传播、副中心运河商务区提质升级、平原新城职住平衡发展,同步推进轨道加密与生态公园网络建设。
空间重构与功能优化
北京市2025规划延续“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框架:首都核心区加速非首都功能疏解,核心区东城、西城完成2000户平房退租,推动中轴线文化国际传播,周边制造业企业疏解超百家;城市副中心进入“十四五”冲刺期,完成华夏银行总部封顶,建设运河商务区与环翠公园,同步强化与廊坊北三县交通互联;平原新城如亦庄新城新增11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昌平、大兴等地配套国际学校与消费枢纽,构建职住商平衡的产业社区。
交通与生态双轮驱动
地铁网络持续加密,19号线一期、16号线南段等新线投入运营,市郊铁路延伸至副中心,串联大兴国际机场与雄安新区;生态建设方面,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启动建设,推进长安街-永定河、中轴线-大运河“双轴生态骨架”,形成“河对河”“公园对公园”的城市开放空间体系。
人口与土地双控策略
规划严格实行人口总量2300万与城乡建设用地2790平方公里双约束,存量用地供应比例提升至60%以上。老旧小区改造、低效产业园区升级与城市更新项目提速,如长安华曦府、保利锦上二期等新盘落地,兼顾居住品质与历史文化保护。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多点”地区聚焦高精尖产业,海淀山后建设研发集群,怀柔科学城扩展基础研究设施,顺义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基地,形成“研发-转化-生产”全链条布局,同步承接金融后台、文旅等疏解功能。
总结来看,2025规划通过空间重构、基建加密与产业重塑,推动北京向高效集约、绿色宜居的国际都市迈进,而跨区域协同与发展红利释放仍是未来关键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