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地力保护补助是国家为鼓励农民保护耕地质量、遏制撂荒而发放的财政补贴,直接惠及拥有耕地承包权的农户。 补贴金额与耕地地力挂钩,通过“一卡通”发放,部分地区对采用生态保护技术(如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的农户提高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200元/亩,同时明确对抛荒、焚烧秸秆等行为扣减或取消补贴资格。
-
补贴对象与目的
补贴对象为耕地承包农户,流转耕地原则上仍补贴原承包方(合同另有约定除外)。政策旨在通过经济激励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防止“非粮化”或“非农化”用地行为。例如,云南省要求补贴资金6月30日前发放到位,并建立村级公示制度确保透明性。 -
补贴标准与核算方式
补贴标准因县而异,通常由省级财政资金总额除以县域内核定面积得出。2025年部分地区如江西大余县执行统一标准112元/亩,而广西等地允许对生态保护措施(如有机肥施用)适当提高亩均补贴,但需控制差异幅度。 -
申领条件与负面清单
耕地需符合确权登记面积且实际用于农业生产,以下情形不予补贴:已退耕还林、转为养殖或设施农业用地、抛荒超1年、占补平衡不达标等。例如,露天焚烧秸秆的耕地可能被全额扣减补贴。 -
申领流程与监管
农户需通过村级申报、乡级复核、县级审定三级流程,公示不少于5天。补贴资金通过社保卡“一卡通”发放,部分地区如云南纳入惠民惠农补贴平台统一管理,并开展政策宣传与违规行为督查。
提示:农户应关注当地政府发布的年度实施方案,及时核实地力保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避免因信息滞后影响补贴申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