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是保护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举措,核心在于预防为主、科学扑救。 掌握防火常识能有效减少火灾风险,关键要点包括:严禁携带火种进山、遵守野外用火“十不准”、学会火场避险自救技巧,同时需了解火灾分类与扑救原则,从源头杜绝隐患。
-
森林火灾的三大类型
地表火最常见,沿地面蔓延;树冠火破坏力极强,易由强风引发;地下火隐蔽性强,燃烧缓慢但破坏根系。扑救时需根据火类型选择策略,如树冠火需开设隔离带,地下火需标注范围避免误入。 -
预防火灾的“十不准”铁律
包括禁止林区吸烟、野炊、烧荒、燃放烟花爆竹等。尤其需警惕烟头——中心温度可达800℃,是引发火灾的高危因素。提倡文明祭祀,用鲜花替代焚纸烧香。 -
科学扑救与安全避险
遵循“打早、打小、打了”原则,严禁老弱病残参与扑火。火场中需逆风逃生,远离狭窄山谷;若被困应选择火势较弱处突围,用湿布掩住口鼻。牢记报警电话12119。 -
责任与法律后果
违规用火将面临罚款,引发火灾需承担刑事责任。监护人需加强对儿童和特殊人群的监管,避免玩火酿灾。
多一分警惕,少一份危险。从日常行为做起,杜绝火种进山,学习应急技能,共同守护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