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团
阿克苏地区目前下辖 8个团 ,具体如下:
-
兵团一团
团部驻阿克苏市金银川镇。
-
兵团二团
团部驻阿克苏市新井子镇。
-
兵团三师16团
位于阿拉尔市,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
说明
-
阿克苏市本身是县级市,不设团级单位;
-
农三师16团因历史原因由农一师代管,但行政上仍属农三师;
-
兵团三师原驻库尔勒市,其下属的五团、七团等现属农二师。以上信息综合了2022年最新行政区划及兵团编制情况。
阿克苏地区目前下辖 8个团 ,具体如下:
兵团一团
团部驻阿克苏市金银川镇。
兵团二团
团部驻阿克苏市新井子镇。
兵团三师16团
位于阿拉尔市,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
说明
阿克苏市本身是县级市,不设团级单位;
农三师16团因历史原因由农一师代管,但行政上仍属农三师;
兵团三师原驻库尔勒市,其下属的五团、七团等现属农二师。以上信息综合了2022年最新行政区划及兵团编制情况。
阿克苏农一师十六团位于新疆阿克苏市,具体地址如下: 核心地址 该团场坐落于阿克苏市乌喀中路32号,地处“塞外江南”阿克苏市新开岭镇,距离阿克苏市区约120公里。 地理特征 地址周边以“塞外江南”著称,隔塔里木河可眺望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农一师最后一个团场,地理位置偏远但具有独特自然景观。 行政归属 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管辖,师部驻阿克苏市,团场编号为16团。 总结
新疆二师38团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境内,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与阿尔金山北麓,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战略要地。 团场东距且末县150公里,西距民丰县150公里,315国道贯穿全境,交通网络覆盖若民高速、和若铁路及拟建机场,区位优势显著。 地理坐标与自然环境 团场坐落于莫勒切河与喀拉米兰河下游平原,属典型沙漠绿洲气候,年均气温10.9℃,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
农二师38团,又称铁门关市,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部,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条件良好、教育资源完善、生活环境宜居的团场,非常适合落户。 1. 地理位置优越 农二师38团地处新疆天山南麓,毗邻塔里木盆地,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不仅有壮丽的沙漠风光,还有醉胡杨国家沙漠公园等著名景点,为居民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2. 经济条件良好 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184团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屯市 ,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下辖的团场,地处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以南,兼具生态与军垦特色。 地理位置与行政归属 184团位于北疆腹地,毗邻世界魔鬼城、银沙滩等自然景观,行政上归属北屯市管辖,其民政局等机构均设于此。 历史与经济发展 作为军垦团场,184团通过50多年建设形成17万亩良田,以棉花、辣椒种植为主,并发展工业园区推动经济转型
南疆 第二师38团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处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属于南疆地区。其地理位置东距且末县约150公里,西距和田市约150公里,北距塔中油田约147公里,南与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镇毗邻。该区域属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绿洲地带,属于南疆的地理范畴
农一师四团落户发展前景良好,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升级、环境改善和民生提升,成为边疆特色发展的典范。 产业多元化发展 四团通过农业产业化路径,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并引入现代农业科技,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发展农村旅游业,如樱桃采摘园吸引周边游客,带动经济增收。 人居环境显著优化 团镇实施“亮化、绿化、硬化、美化”工程,打造宜居环境,徽派建筑与园林景观融合,居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新疆建设兵团二师38团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境内,东距且末县150公里,西距民丰县150公里,315国道横穿团场,喀拉米兰河、莫勒切河分别在东、西环抱,水资源十分丰富,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建制沿革 2006年 经国家批准建立。 2008年 启动开发建设。 2010年11月 正式挂牌成立。 民生建设 劳动合同 :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1200份。 社会保障
新疆38团隶属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下辖的年轻团场。地理位置独特 ,东距且末县150公里,西距民丰县150公里,315国道横穿团场,战略地位重要 ;开发建设成果显著 ,已形成集农业、城镇、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化团场。 行政区划归属 38团行政上归属且末县管辖,但作为兵团单位实行独立管理
阿克苏农一师第二中学的校领导团队由一群经验丰富、富有教育热情的专业人士组成,他们致力于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在张巍钟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管理层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教学改革与创新,并且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和设施,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 领导团队背景 :了解校领导的个人背景有助于家长和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学校的管理风格。例如
新疆兵团第二师38团是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生态屏障与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托科学绿化、防风固沙工程和特色农业(如红枣、棉花种植),在极端干旱环境中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绿洲模式。 生态防护与科学绿化 38团地处昆仑山北麓,风沙频繁,通过大规模种植耐旱树种(青杨、大沙枣)和建设农田防护林,有效遏制沙漠扩张。滴灌技术覆盖479万米,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同时城镇绿化选用香花槐等景观树种,兼顾生态与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