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牧场之国的作者简介

《牧场之国》的作者简介如下:

卡雷尔·恰佩克

  1. 基本信息

    • 生卒年:1890年—1938年

    • 国籍:捷克

    • 职业:剧作家、科幻文学家、童话寓言家。

  2. 创作特点

    • 以讽刺幽默和幻想见长,擅长运用虚幻、象征的现代派手法,作品多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
  3. 代表作品

    • 文学作品 :《鲵鱼之乱》《小狗杰西卡》《九个童话故事》;

    • 戏剧作品 :《万能机器人》《白色病》;

    • 游记 :《明亮的深潭》。

  4. 其他信息

    • 14岁开始发表诗作,一生著述丰富,作品涵盖小说、剧本、散文、游记等多种体裁。
本文《19牧场之国的作者简介》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813808.html

相关推荐

牧场之国描写了什么的繁忙

​​《牧场之国》通过动静结合的细腻描写,既展现了荷兰牧场动物悠闲生活的宁静美,又以深夜挤奶、车船运输等动态场景勾勒出隐秘的繁忙秩序,二者交织突显和谐与生命力。​ ​ ​​动物世界的“伪忙碌”与自由特质​ ​ 文中牛群低头吃草时“仿佛正在思考”,骏马在无垠草原上自由驰骋,绵羊、猪群、鸡羊安闲自得,表面是静态悠闲,实则暗含生物本能驱动的微观动态:牛犊仪态端庄如贵妇的姿态调整、骏马奔腾时蹄声渐隐

2025-05-09 高考

牧场之国表达了什么

‌《牧场之国》通过描绘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统农业文明的独特魅力,以及简单质朴生活方式的永恒价值。 ‌ 文中对风车、奶牛、运河等元素的诗意刻画,展现了荷兰作为畜牧业王国的特色,传递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 ‌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 荷兰广袤的草原、成群的奶牛与古老的风车构成一幅动态画卷,运河像银色丝带般穿行其间。这种景观并非纯粹的自然造化

2025-05-09 高考

牧场之国表达了什么情感

​​《牧场之国》通过诗意的笔触,描绘了荷兰牧场的宁静、和谐与悠闲,​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深切向往,以及对远离喧嚣、回归平和的情感追求。全文以理想化的牧场图景为载体,传递出对和谐共生、自由安闲的赞美,隐含着对现实纷扰的疏离与对和平的珍视。 ​​对宁静与和谐的赞美​ ​ 作者刻意弱化现实牧场的劳作嘈杂,强化动物悠然吃草、运河低地镶嵌如画的静态美,通过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025-05-09 高考

牧场之国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

作者在《牧场之国》中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是为了突出荷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景象。这种强调既是对荷兰美景的赞叹,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深刻体现。 1. 突出荷兰的自然之美 荷兰被誉为“牧场之国”,作者通过描绘牧场辽阔无垠的草原、碧绿的运河和自由游憩的牛群,展现了荷兰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观。这种景色不仅是荷兰的象征,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2. 体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2025-05-09 高考

牧场之国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牧场之国》通过描绘荷兰牧场的宁静和谐与动物们的自由自在,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道理,强调了尊重自然规律、追求简单生活的重要性。 和谐共生的自然观 课文中牛群专注吃草、骏马自由驰骋的场景,展现了动物在自然环境中不受干扰的生活状态,暗示人类应减少对自然的干预,维护生态平衡。 简单生活的价值 傍晚挤奶人的沉默、夜晚牧场的静谧,传递出远离喧嚣、回归质朴的生活哲学,提醒现代人反思快节奏生活的意义。

2025-05-09 高考

牧场之国之是什么意思

“牧场之国”中的“之”是结构助词,表示“的”的意思。具体解析如下: 词义解析 “牧场之国”指荷兰,因该国约三分之一土地为牧场而得名。其中,“之”作为结构助词,连接定语“牧场”与中心语“国”,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 “之”的常见用法 结构助词 :表示领属或修饰关系,如“赤子之心”“水之国”。 音节助词 :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如“他吃饭”可简化为“他吃”)。 动词

2025-05-09 高考

牧场之国的表达方法

​​《牧场之国》通过动静结合、拟人手法和色彩对比等表达方式,生动展现了荷兰牧场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其结构清晰、情感真挚,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总—分—总的行文架构​ ​:文章以“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开篇点题,中间分别从白天与夜晚两个时段具体描绘牧场景象,最后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收束,既突出核心主题,又形成回环呼应的韵律感,使读者对荷兰的牧场风貌形成深刻印象。

2025-05-09 高考

牧场之国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牧场之国》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如下: 一、作者简介 基本信息 卡雷尔·恰佩克(Karel Capek,1890—1938),捷克著名剧作家、科幻文学家、童话寓言家,出生于捷克乡村医生家庭,其兄亦为作家。 创作生涯与成就 代表作包括科幻戏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长篇小说《鲵鱼之乱》等,首次提出“机器人”概念。 作品风格以虚幻、象征的现代派手法著称,融合哲学思考与人文关怀。 除科幻作品外

2025-05-09 高考

提高文章搜索引擎排名的方法

​​提高文章搜索引擎排名的核心在于遵循Google的EEAT标准(经验、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同时结合技术优化与内容策略。​ ​ 关键在于​​原创深度内容​ ​、​​作者身份透明化​ ​、​​网站技术性能提升​ ​,以及​​持续积累行业权威性​ ​。以下是具体方法: ​​内容质量优先​ ​ 避免空洞或重复内容,提供基于真实经验或数据的分析。例如,医疗类文章需由专业医生撰写并引用权威研究

2025-05-09 高考

如何在文章中自然融入关键词

‌在文章中自然融入关键词的核心方法是:将关键词与内容主题紧密结合,通过语义关联、场景化表达和用户需求匹配实现无缝衔接,避免堆砌。 ‌ 以下是具体操作技巧: ‌关键词与内容逻辑绑定 ‌ 围绕核心关键词延伸相关子话题,比如讨论"健身饮食"时,自然带入"蛋白质摄入""碳水循环"等衍生词,通过问答形式(如"健身前后怎么吃?")展开内容,保持关键词与信息的相关性。 ‌场景化自然表达 ‌

2025-05-09 高考

牧场之国作者资料简介

《牧场之国》的作者是捷克著名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Čapek),他不仅是剧作家、科幻文学先驱,还以童话寓言和游记创作闻名,代表作包括《鲵鱼之乱》《小狗达西卡》等,其作品融合思想深度与童趣,被誉为二十世纪捷克文坛巨匠。 多重身份的全能作家 卡雷尔·恰佩克兼具作家、剧作家、记者等多重身份,创作涵盖小说、剧本、游记及童话。他的科幻戏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首次提出“机器人”概念,影响深远

2025-05-09 高考

牧场之国思想感情

《牧场之国》的思想感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向往 自然景观的诗意描绘 文章通过“辽阔无际的牧场”“蓝天碧草牛羊”“夜晚的祥和寂静”等意象,展现了荷兰田园风光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对这种自然之美的由衷赞美。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作者强调动物与人类、环境之间的统一关系,如牛羊在草原上自由奔跑的场景,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关注。 二、反战与和平主题 对战争的厌恶

2025-05-09 高考

牧场之国作者介绍

​​《牧场之国》的作者是捷克著名作家卡雷尔·恰佩克(1890-1938),他不仅是剧作家、科幻文学先驱,还是童话寓言大师,其作品以拟人化手法和象征主义风格闻名国际文坛。​ ​ 他创造的“机器人”一词沿用至今,代表作《鲵鱼之乱 》和儿童文学《小狗达西卡》均被誉为世界经典。 ​​多元创作领域的跨界天才​ ​ 恰佩克的作品涵盖小说、剧本、游记及童话,既有深刻反思社会的科幻小说,也有充满童趣的儿童故事

2025-05-09 高考

牧场之国中心思想20字

田园诗意与和谐共生 《牧场之国》的中心思想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田园诗意的自然景观 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荷兰牧场白天的辽阔无际、牛羊成群、运河纵横的田园风光,以及夜晚的祥和寂静与神秘氛围,展现其独特的自然美感。例如,"成群的骏马、悠闲自得的白色羊群和打着呼噜的小猪"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强调动物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平衡关系。牧场中,牛羊在草地上自由活动

2025-05-09 高考

牧场之国作者简介20字

《牧场之国》作者为荷兰作家安东·范·福伦霍芬(Anton van Voorhout),以描绘乡村生活与自然之美闻名,作品充满田园诗意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安东·范·福伦霍芬成长于荷兰乡村,深受牧场风光与农民生活的熏陶,其写作风格质朴而深情,擅长通过细节展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代表作品 :除《牧场之国》外,他还著有《风车下的牧歌》《麦田的低语》等,均以荷兰田园为背景,传递对土地与传统的珍视。

2025-05-09 高考

表达了作者思乡感情的古诗词

​​思乡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许多古诗词以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都经典地展现思乡之情。以下为你介绍一些相关作品。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声悠扬,勾起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通过“折柳”这一富有离情别意的意象,引发思乡共鸣。 ​​李觏《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

2025-05-09 高考

表达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中华文化中极具感染力的文学形式,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些诗句不仅传递了情感,还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古代经典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这首诗通过月光的描写,触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是古代思乡诗中的经典之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025-05-09 高考

体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静夜思》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经典诗句,生动体现了李白深切的思乡之情。 ‌诗中选取"明月""故乡"等典型意象,以"望-思"的肢体动作串联,在短短20字中完成了从景物描写到情感迸发的升华,成为中国人表达乡愁的文化符号。 分点解析其思乡艺术特色: ‌时空营造 ‌——"床前明月光"以深夜独处的场景奠定孤独基调,月光作为穿越千里的情感媒介,自然引发对远方故乡的联想 ‌动作白描

2025-05-09 高考

哪首诗写了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

以下是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古诗词及出处,按主题分类整理: 一、月夜思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简洁的语言描绘月夜思乡的情景,成为千古绝唱。 《月夜忆舍弟》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通过秋夜孤雁、白露等意象,抒写战乱中与亲人分离的哀思。 二、离乡怀人 《渡汉江》 宋之问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025-05-09 高考

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表达思乡之情可通过古诗词、现代散文及生活化场景描述实现,以下是综合整理的典型表达方式: 一、古诗词经典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以重阳节为切入点,直抒离乡之痛。 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通过问答形式,勾起对故乡的无限遐想。 王维《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以秋风为媒介,传递对家乡的牵挂。 二、现代散文与场景化表达

2025-05-09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