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佛山小升初政策迎来重大调整,核心变化包括:户籍与学位绑定更严格、民办招生向区内倾斜、积分入学门槛提高,以及新增“长幼随学”等惠民措施。 新政策通过优化录取顺序、强化户籍生优先权、推动学位资源动态调配,旨在缓解优质学位供需矛盾,但同时也对非户籍家庭提出了更高要求。
-
户籍与政策生优势扩大
公办学校录取明确“户籍生→政策生→积分生”三级梯队,热门镇街户籍生可能因学位不足按入户时间或志愿分流。政策生认定条件放宽,如“双五类”可沿用营业执照替代居住证至2029年,但积分生学位持续缩减,部分镇街已停止招收积分生。禅城区实行对口直升新规,仅限本校学籍且符合户籍/政策生条件者参与。 -
民办招生规则收紧
民办学校60%以上学位须面向区内招生,跨区录取空间压缩。志愿填报从平行志愿改为顺序志愿,第一志愿未录满才考虑第二志愿,热门民办基本首轮报满。持佛山居住证(含港澳台)的非户籍生新增民办报名资格,但需注意区内优先原则。 -
学位分配与资源调配
推行“潮汐使用”机制,动态调整小学初中学位结构以应对人口波动。强区(如南海、顺德)与教育洼地(如高明、三水)资源分化加剧,后者积分入学分数线涨幅达30分。三水区明确“人户一致”优先,部分城区生源可能被统筹至非城区学校。 -
特殊群体保障与便民措施
“长幼随学”允许多胞胎共用摇号码,未被录取的弟妹可优先补录至兄姐学校。港澳居民子女凭居住证享受同等入学待遇,残疾儿童实施“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双轨安置。严禁任何形式的重点班或选拔性考试,强化均衡编班。
建议家长尽早规划户籍迁移或政策生资格,关注4月发布的各区细则,同时做好民办保底方案。 教育强区学位竞争白热化,需提前三年布局房产与户籍;积分生家庭应同步准备回乡或民办就读预案。政策过渡期灵活性与不确定性并存,及时获取官方信息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