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城县
根据最新权威数据,叶城县和莎车县的面积对比如下:
-
叶城县
-
面积 :28,928.64平方千米(2024年数据)
-
特点 :喀什地区最大县,喀喇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与巴基斯坦、印度相邻。
-
-
莎车县
-
面积 :8,957平方千米(2024年数据)
-
特点 :多民族聚居区,古丝绸之路要冲,以“绢都”和艾得莱斯绸闻名。
-
结论 :叶城县面积(28,928.64平方千米)远大于莎车县(8,957平方千米)。
根据最新权威数据,叶城县和莎车县的面积对比如下:
叶城县
面积 :28,928.64平方千米(2024年数据)
特点 :喀什地区最大县,喀喇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与巴基斯坦、印度相邻。
莎车县
面积 :8,957平方千米(2024年数据)
特点 :多民族聚居区,古丝绸之路要冲,以“绢都”和艾得莱斯绸闻名。
结论 :叶城县面积(28,928.64平方千米)远大于莎车县(8,957平方千米)。
邺城现归属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其遗址范围涉及河南安阳市北郊,但核心区域属于河北。具体说明如下: 行政归属 邺城遗址主体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部分区域延伸至河南省安阳市北郊。根据现行行政区划,其行政归属以河北省临漳县为核心。 历史地位与范围 邺城是曹魏至北齐六朝(公元386-577年)的都城,鼎盛时期跨越今河北、河南两省。其遗址范围包括河北临漳县西侧及河南安阳北郊一带,主体部分在河北。
莎车县总面积约8957平方公里,叶城县总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分别是喀什地区人口第一大县和面积第一大县 。两县均位于新疆西南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其中莎车县以绿洲农业和巴旦姆产业著称,叶城县则以核桃、玉石和边境贸易闻名。 莎车县面积与地理特征 莎车县地处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山地占39.18%,平原占60.82%。其绿洲面积广阔,耕地达126万亩
叶城县和莎车县均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喀什地区 ,是该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县不仅地理位置相邻,而且在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叶城县地处喀喇昆仑山北麓,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风貌。该县总面积约为2.8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55万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县。叶城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亚
67.14公里 莎车县到叶城县的距离及相关信息如下: 距离 两地直线距离约67.14公里,实际公路距离约为62-67公里,具体取决于路线选择。 交通方式 公路 :主要通过G315国道或新藏公路(219国道)行驶,其中新藏公路叶城段是进藏重要通道。 班车 :叶城是新藏公路起点(零公里),有班车运营,车程约1.2-1.5小时。 路况与注意事项
4000米以上路段915公里 叶城县境内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主要分布在新藏公路沿线,具体信息如下: 海拔分布概况 全县915公里路段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中5000米以上路段达130公里,翻越5座5000米以上大山、16个冰山达坂和44条冰河。 关键地理特征 新藏公路起点位于叶城县零公里石碑(海拔约1765米),终点在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查务乡,全长1179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叶尔羌既指历史上的叶尔羌城(今莎车县),也是叶城县的名称来源,两者因叶尔羌河得名但分属不同行政区域。 叶尔羌作为古地名,核心区域在莎车,而叶城县名中的“叶尔羌”是简称,源于清代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历史沿革。 历史渊源 :叶尔羌最早为11世纪突厥语地名,意为“崖城”或“土地宽广”,明代成为叶尔羌汗国都城(今莎车)。清光绪九年(1883年)设叶城县时,县治最初设在叶尔羌回城(今莎车)
隶属关系变化 邺城改名为安阳的原因主要与历史行政区划的演变密切相关,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北周统一后的行政调整 杨坚迁都安阳 公元580年,北周丞相尉迟迥与隋文帝杨坚发生冲突,杨坚胜后为巩固统治,将相州治所由邺城(今河北临漳)迁至安阳,并改名“相州”及“邺郡”。此举标志着邺城作为政治中心的转移。 邺城实体消失 隋朝之后,原邺城因战火被焚毁,城垣、官室等遗迹被毁,实际已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