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叶连平的事迹素材,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创办“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
背景与初衷
2000年,叶连平发现村里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作业无人辅导、英语基础薄弱等问题,便从30平方米旧屋创办了“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挂起小黑板开展小课堂。
-
发展与影响
-
学校规模从1个班迅速扩展至2个班,常因时间紧张顾不上吃饭。
-
2018年突发腰椎损伤后,仍坚持术后4天返回课堂。
-
二、无私奉献与生活节俭
-
经济困境与奉献精神
-
退休后仍坚持义务补课,自费购买学习用品、教具,并为远途学生提供食宿。
-
生活极度简朴,穿旧棉袄60年、补丁衣服30多年,连矿泉水都舍不得买。
-
-
奖学金与荣誉
-
设立“叶连平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
-
获得“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等称号。
-
三、教育理念与行动
-
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
-
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分班教学,系统研究教材,注重口语和思维训练。
-
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展馆,培养爱国情怀和视野。
-
-
言传身教的力量
-
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为座右铭,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初心。
-
退休后仍坚持每周六、日辅导4个班级的英语课,被誉为“乡村烛光”。
-
四、社会影响与传承
-
志愿者与长效机制
-
每年吸引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形成“老教师+大学生”的教育合力。
-
2012年入选“中国好人榜”,事迹激励更多基层教育工作者。
-
-
精神遗产与未来
-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成为乡村教育标杆,叶连平的坚守精神被多篇报道传播。
-
95岁高龄仍坚持在讲台,用生命影响生命,成为乡村教育代名词。
-
以上素材展现了叶连平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教育情怀,以及他如何用行动诠释“***员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