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保新政策主要围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个人账户管理优化、异地就医服务提升等方面展开,核心内容如下:
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按病组或病种付费(DRG/DIP)
2025年全面推行按病组或病种付费,将医疗费用打包结算,患者只需支付固定额度,超出部分由医院承担。此举旨在减少过度医疗,降低患者自费负担。
-
取消门诊押金制度
全国公立医疗机构自2025年3月起取消门诊预交金,患者可先诊疗后结算,缓解经济压力。
二、个人账户管理优化
-
跨省共济范围扩大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覆盖近亲属(如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及外孙子女)缴纳居民医保或报销费用,提升家庭医疗保障水平。
-
门诊报销比例提高
职工医保在三甲医院报销比例提升至80%,城乡居民医保提升至70%,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报销力度加大。
-
个人账户计费模式调整
采用“地区基准+年龄倾斜”模式,取代原有的按个人养老金比例返款,鼓励医院控制成本。
三、异地就医服务提升
-
异地就医实时结算范围扩大
全国80%统筹地区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参保人员无需垫付费用,2026年目标覆盖全国。
-
特殊群体就医便利化
-
新生儿出生即参保,实现“出生即办”;
-
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2024年惠及超100万人次;
-
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参保门槛降低,中小城市中小学生也可直接在常住地参保。
-
四、其他重要调整
-
药品和耗材集采
2025年开展第11批药品集采和第6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费用,累计节省医保基金超4400亿元。
-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覆盖1.8亿失能人员,基金支出超800亿元,目标2025年建立为独立险种,覆盖全民。
-
医保缴费年限缩短
参保人累计缴纳满25年(男性)或20年(女性)即可享受终身医保待遇。
五、对不同群体的影响
-
高收入群体 :个人账户返款减少(如北京月薪3万者减少28%);
-
慢性病患者 :门诊慢特病报销比例提升至90%,年节省费用超5000元;
-
异地就医者 :部分场景免备案,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实现“异地就医一码通”。
以上政策通过改革支付方式、优化账户管理、扩大保障范围等措施,旨在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