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安全工作的核心在于将“安全第一”的理念深植于心,通过严谨的标准化操作、团队协作和持续学习,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以下从个人实践角度分享几点心得:
-
思想警钟长鸣
安全不是口号,而是每项操作前的本能反应。我曾因一次未确认道岔状态的疏忽险些酿成事故,自此养成“双确认”习惯——任何环节必须通过两次以上核查,确保万无一失。这种警惕性源于对事故案例的深刻反思,比如某次调车事故因信号误判导致脱轨,提醒我细节决定生死。 -
标准化是铁律
“自选动作”等于玩火。在列检作业中,我坚持按规程逐项检查车轮、制动装置,即使重复千遍也不省略步骤。用流程对抗疲劳和惯性,例如建立个人检查清单,完成一项打钩一项,避免遗漏。同事曾因简化流程导致轴承过热未被发现,教训深刻。 -
团队互为安全网
一次夜班时,我发现邻岗同事因疲劳操作迟缓,立即通过联控电台提醒并协助。安全需要“多双眼睛”,我们定期开展“隐患互查”演练,比如模拟突发断电时的协作处置,培养默契。记住:你的一个提醒可能挽救整个班组。 -
技术更新要主动
新型动车组投用时,我花两周自学电路图册,向厂家工程师请教故障代码含义。安全能力需跑在设备升级前面,比如掌握红外线检测仪数据分析技巧后,我成功预判了三次轴承早期故障。 -
从教训中迭代
每次事故通报都是免费教材。我将十年来的典型事故按“人为/设备/环境”分类整理,总结出“三问法”:同类错误我是否存在?防范措施是否落实?应急预案是否熟练?这套方法助我连续五年零差错。
安全没有终点站,只有加油站。当你觉得“这次应该没问题”时,恰恰最需要停下脚步问自己:如果下一秒出现意外,我的准备足够吗? 这份如履薄冰的敬畏,才是对生命最硬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