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专利分类是专利管理、检索和评估的基础,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涵盖技术创新的不同维度:
一、专利类型划分
-
发明专利
保护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提出的新技术方案,需通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三性”审核。可保护实体产品(如智能机器人)或无形方法(如数据处理算法),保护期长达20年。
-
实用新型专利
针对产品形状、结构或其结合的实用新技术方案,创造性要求低于发明专利,但需具备实用性。仅限有形产品(如折叠水杯结构),审批流程较快捷(约5-8个月),保护期10年。
-
外观设计专利
保护产品外观的美学设计,包括形状、图案、色彩及其结合,需兼具美感和工业适用性。例如手机曲面屏造型、包装盒图案等。保护期15年,需提交产品六面视图和简要说明。
二、分类体系与标准
-
国际专利分类(IPC)
采用字母和数字组合,分为8个大部、34个大类、700多个小类,是国际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体系。
-
洛迦诺分类(LOC)
主要用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由13个类别和700余个小类组成,与IPC有对应关系。
-
中国专利分类
在IPC基础上增设了7个部类(如农业、核工业等),形成13个大类、700余个小类,适应国内产业需求。
三、选择建议
-
发明专利 :适合高精尖技术、医药配方、软件算法等创新,但申请周期长、审查严格。
-
实用新型专利 :适合中小型技术改良,如机械零件优化、节能设计,审批效率较高。
-
外观设计专利 :适合注重外观的工业产品,如电子产品外观、包装设计,需快速获得法律保护。
四、补充说明
专利分类有助于明确创新类型,降低申请成本,并为后续**提供依据。建议根据技术性质、市场价值及保护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专利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