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职称造假不仅违法且后果严重,轻则撤销资格、信用受损,重则面临拘留罚款甚至刑事处罚。近年来中介机构“代评包过”的骗局频发,但人社部门明确警示:职称评审需严格遵循诚信申报原则,造假者将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3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 法律风险明确:伪造职称材料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违法行为,可处5-15日拘留并罚款。若涉及买卖公文、印章等,可能触犯更严重的刑事责任。
- 信用惩戒严厉:根据《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造假取得的职称将被撤销,并记入诚信档案,影响职业晋升、**等社会活动。
- 中介骗局泛滥:所谓“一站式代评”多为诈骗,受害者交钱后常遭遇机构跑路,且因自身参与造假难以**。
- 评审机制趋严:当前职称评审流程透明化,材料审核、专家评议等环节监管强化,造假行为更易被识别。
总结:职称造假是高风险行为,既破坏职业诚信又可能毁掉前途。与其铤而走险,不如通过正规途径提升专业能力,或关注职称改革政策(如简化申报条件)合法获取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