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以“同守护 共成长”为主题,聚焦交通安全、防溺水、校园欺凌等核心风险领域,通过沉浸式体验、家校协同和科技赋能,全面提升学生安全素养。 今年是第30个安全教育日,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强调“知危险 会避险”的实践能力培养,并首次将心理健康纳入重点教育内容,构建“三位一体”防护网。
交通安全方面,各地创新采用VR醉驾模拟、车辆盲区体验等科技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风险。例如,通过西瓜撞击实验演示未戴头盔的致命后果,或组织校车盲区实测,强化“一盔一带”和规范乘车意识。防溺水教育则强调“六不准”原则,结合水域救援演练,提升应急能力。针对校园欺凌,通过情景剧和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学生识别暴力行为并勇敢求助。
心理健康成为今年新增重点,学校通过情绪管理课程和家校沟通机制,早期干预心理问题。网络安全教育升级为“防沉迷+反诈骗”双线教学,模拟钓鱼链接测试,培养信息甄别能力。消防演练引入烟雾逃生舱等设备,增强实战性。
总结来看,安全教育日正从单向宣传转向多元互动,家庭、学校、社会需持续协作,将安全知识转化为日常习惯。家长可通过亲子安全游戏巩固学习成果,学校需定期复盘演练漏洞,而社区应完善周边安全设施,共同守护成长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