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调色需遵循科学原理与操作规范,以下为关键技巧
-
小样试配原则
先调配小样确定颜色比例,再逐步扩大配比。分次加入副色和次色调配,避免一次性过量。
-
颜色混合顺序
先加主色(用量大、着色力弱),再缓慢加入深色或配色颜料,并持续搅拌观察颜色变化。
-
控制着色深度
加入高着色力颜料时需谨慎,防止过量导致颜色偏差。遵循“由浅入深”原则逐步调整。
-
湿膜与干膜差异
湿膜颜色通常较浅,干燥后加深。若来样为干样板,需等待涂料干燥后再测色对比。
-
涂料体系匹配
配色时需使用性质相同、溶剂系统互溶的涂料,避免分层、析出或胶化现象。
-
原色漂浮特性
了解氨基涂料、过氯乙烯涂料等原色在复色漆中的漂浮性,尤其氨基涂料易产生色头。
-
辅助材料影响
注意催干剂、固化剂、稀释剂等辅料可能带来的颜色变化,确保整体色泽稳定。
-
色头匹配技巧
配制特定颜色时,优先选择对应色头的颜料组合(如配正绿用黄+蓝,配紫红用蓝+红)。
注意事项 :若需精准调色,建议使用色卡或色板辅助参考,并确保操作环境光线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