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风险、健康风险、操作风险
掘进机司机在作业过程中面临多重风险,需通过系统化管理措施进行防控。以下是主要风险及对应管控措施的
一、主要安全风险
-
事故风险
- 机械故障/操作不当 :可能导致掘进机翻车、坍塌、火灾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 环境危害 :长期处于缺氧、粉尘和有害气体环境,易引发尘肺病、中毒等健康问题。 - 应力问题 :高强度工作导致疲劳、亚健康甚至职业疾病。
-
健康风险
- 长期缺氧 :矿山环境导致肺部损伤,增加呼吸系统疾病风险。 - 职业病 :尘肺病、听力损伤等与粉尘、噪音暴露直接相关。
-
操作风险
- 违规操作 :未持证上岗、未检查设备、超速作业等易引发事故。 - 应急响应不足 :突发情况(如瓦斯超限、顶板冒落)处理不当。
二、管控措施
-
设备与工艺管理
- 安装安全装置 :配备车辆稳定控制系统、防护罩、紧急制动装置等。 - 定期维护 :检查液压系统、电气设备、通风设施,确保处于良好状态。 - 优化工艺流程 :严格割煤参数控制,避免丢帮落底煤、超速掘进等违规操作。
-
人员管理
- 资质培训 :新司机需经过技术培训与实践操作,持证上岗。 - 健康监测 :定期体检,关注职业病预防,提供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 行为规范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执行“手指口述”制度,避免疲劳作业。
-
环境改善
- 通风与供氧 :在掘进机内部安装空气净化设备、氧气供应系统,改善缺氧环境。 - 物理防护 :设置警戒区域、防护罩,确保操作规范。
-
安全监控与应急管理
- 实时监测 :配备甲烷检测仪、瓦斯传感器,实现远程监控。 - 应急预案 :制定顶板事故、火灾等突发情况的处理流程,定期演练。
三、总结
通过设备升级、规范操作、健康保障等多措并举,可有效降低掘进机司机的安全风险。需建立“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改善条件、预防事故”的长效机制,确保作业安全与人员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