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直销始于1990年,以雅芳进入中国市场为标志性事件。这一模式凭借低门槛创业和面对面服务迅速吸引市场关注,但早期因缺乏规范引发乱象,直至2005年《直销管理条例》出台才步入法治化轨道。
中国直销发展的关键阶段
-
1990-1998年:探索期
雅芳、安利等外资企业率先引入直销,采用“无店铺销售”模式,带动行业萌芽。由于多层分销与传销界限模糊,部分企业利用制度漏洞发展金字塔骗局。 -
1998-2005年:整顿期
国务院于1998年全面禁止传销活动,仅允许雅芳等10家企业转型为“店铺+推销员”模式。这一时期行业规模收缩,但为后续立法积累了经验。 -
2005年至今:规范期
《直销管理条例》明确直销企业资质与佣金上限,要求30%产品需自产。内资企业如完美、无限极崛起,形成与外资并存的格局。
行业现状与挑战
当前中国直销以保健品、日化品为主,但面临社交电商冲击。消费者更看重产品实效而非营销话术,企业需回归产品创新与合规经营的核心。
直销在中国已从野蛮生长转向理性发展,其演变始终与政策调整、市场需求紧密相关。未来能否焕发新活力,取决于企业对合规红线的坚守与商业模式的迭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