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通过数据要素驱动、产业互联网建设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双向赋能。 这种融合能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数据要素驱动产业变革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数据价值,构建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链的全链条数字化体系。例如智能制造企业利用实时数据分析优化工艺流程,零售业通过消费者画像实现精准营销,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 -
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搭建连接上下游的B2B平台,打通原材料采购、生产协同、物流仓储等环节。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中小企业低成本接入数字化工具,农业溯源系统实现产销直连,降低实体经济运营成本。 -
新业态新模式创新
发展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等融合型业态,如服装企业通过3D量体技术实现C2M生产;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重构商品流通路径,2024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8000亿元。 -
基础设施协同升级
5G网络覆盖工业园区支撑远程运维,区块链技术保障产业链可信协作,智能物流体系缩短交付周期。数字基建为实体经济提供"高速公路",传统设施数字化改造率提升至65%。 -
政策与生态双向保障
建立数据确权、交易规则等制度体系,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技术改造。培养"数字工匠"复合型人才,2025年全国已建成50个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当前融合实践已覆盖80%的制造业门类,企业数字化投入回报周期缩短40%。未来需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完善数据安全治理,推动形成"数字赋能实体-实体反哺数字"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