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核心标志是互联网技术的商业化普及和“数字经济”概念的正式提出。关键发展节点包括:1996年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首次定义数字经济,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开启本土化实践,以及21世纪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爆发式应用推动全球规模扩张。
从技术演进看,数字经济的雏形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发明,但真正形成经济形态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数据成为生产要素,二是信息网络成为基础设施,三是数字技术实现产业渗透。分阶段表现为:
- 概念萌芽期(1990年代前):计算机和早期网络技术为底层支撑,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奠定基础;
- 初步实践期(1990-2010年):电子商务崛起,中国通过互联网全功能连接(1994年)和G20杭州峰会(2016年)加速政策布局;
- 深度融合期(2010年至今):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全球数字经济规模突破30万亿美元。
当前,数字经济已覆盖47%的全球经济活动,中国占比超42%。未来随着算力、算法等核心要素升级,其边界将持续扩展至元宇宙、量子计算等新领域。企业需关注数据资产化、技术伦理等关键议题,以把握新一轮增长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