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2.0标准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制度,核心在于全方位主动防御、动态感知和精准防护,覆盖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并将测评分数要求提升至75分以上。其核心变化包括扩大保护对象范围、强化密码技术应用、细化定级流程,并推动安全体系从被动防御向动态保障升级。
-
保护范围全面扩展
等保2.0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新兴技术纳入监管,实现“网络+信息系统+新技术”全覆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需定级不低于三级,且要求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均需合规。 -
技术要求更严格
- 动态防御:新增可信计算验证要求,从一级到四级均需基于可信根进行系统程序验证,并实现动态感知攻击行为。
- 集中管控:明确安全管理中心需集中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审计数据汇总分析,并统一管理安全策略与补丁升级。
- 密码技术强化:通信传输、数据存储等场景必须采用密码技术保障完整性与保密性,且身份鉴别需结合动态口令或数字证书等密码技术。
-
流程与标准优化
- 定级更规范:需通过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审核,流程从自主定级变为线性审查,避免定级过低或过高。
- 测评周期调整:三级系统每年测评一次,四级系统取消半年测评要求,但测评分数门槛从60分提高到75分,合规难度显著增加。
-
管理维度升级
除传统技术防护外,新增风险评估、安全监测、供应链安全等管理要求,形成“技术+管理+运营”闭环。例如,二级以上系统需定期全面检查安全策略有效性,并生成整改报告。
总结:等保2.0不仅是合规要求,更是企业构建安全体系的契机。通过技术加固与管理优化,可系统性提升抗攻击能力,建议提前规划整改路径,尤其关注密码应用与集中管控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