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测评全称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是国家对信息系统实施分级保护的核心评估机制,旨在通过标准化检测确保关键数据与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其核心价值在于合规驱动、风险量化、全流程覆盖,尤其适用于金融、医疗、政务等高敏感领域。
-
定义与演变
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保2.0),名称调整体现了与《网络安全法》的衔接,覆盖范围扩展至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场景。测评对象需排除涉密系统,聚焦非密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
核心流程
分为定级、备案、整改、测评、监督五阶段。定级需综合评估系统受破坏后的影响程度,划分为五级(一级最低,五级最高);备案需通过专家评审并提交公安机关;整改环节需针对性加固技术与管理短板;最终由公安部认证的测评机构出具结论。 -
关键作用
通过识别漏洞、满足法规(如《网络安全法》第21条)、提升防御能力三重目标,降低网络攻击风险。三级及以上系统需每年测评,未合规者将面临行政处罚。 -
适用场景
政府、能源、金融、医疗等关键行业必须参与,云计算平台、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也被纳入监管。企业需根据业务敏感度选择对应等级,例如涉及支付或海量用户数据的系统通常需三级以上保护。
提示:等保测评非一次性任务,需结合持续监测与动态整改。选择具备国家资质的测评机构,并定期复评以应对 evolving 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