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具体科目及特点如下:
一、专业阶段(6门科目)
-
《会计》
- 考试基础科目,涵盖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等核心内容,与其他科目关联性强,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
《审计》
- 重点审计理论与实务,包括审计程序、风险评估及报告编制,需掌握内部/外部审计流程。
-
《财务成本管理》
- 涉及财务分析、预算编制与决策支持,与《会计》《审计》并称“三座大山”,需强化逻辑思维与计算能力。
-
《税法》
- 包含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种,知识点繁杂且易变动,需结合《会计》《审计》理解实际应用。
-
《经济法》
- 主要考查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条文,独立性强但记忆量大,需建立法律框架分析案例。
-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 强调战略规划与风险评估,需结合财务数据与市场环境分析企业运营。
二、综合阶段(2门试卷)
-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
- 以鉴证业务为核心,涵盖审计、会计、税法、职业道德等内容,侧重实务应用与风险识别。
-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
- 侧重技术咨询与分析,包括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经济法等,需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
三、其他要点
-
考试形式 :专业阶段分科考试,综合阶段为两科联考,均需通过60分。
-
备考建议 :注重知识点系统化,强化案例分析能力,尤其是《会计》《审计》等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