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录分数比录取分数更高的核心原因在于供需失衡与择优机制的双重作用。补录阶段剩余名额有限,而大量未被录取的高分考生集中竞争,导致分数线水涨船高;学校通过提高补录标准筛选更优质生源,进一步推高分数门槛。
- 供需关系失衡:补录时缺额高校和专业数量少,但落榜考生基数大,尤其热门院校或专业可能出现“千人争一席”的局面。平行志愿投档规则下,高分考生优先录取,直接拉高补录线。
- 择优录取策略:学校为弥补首次录取的生源质量不足,可能主动调高补录分数线,吸引特长生(如艺术、体育类)或综合表现突出的考生。
- 考生志愿填报集中化:补录阶段考生倾向于冲刺少数口碑较好的院校或热门专业,扎堆填报导致竞争激烈,分数自然上涨。
- 特殊考生群体加入:部分因志愿填报失误或退档的高分考生参与补录,其成绩显著高于原录取线,形成“超短裙效应”。
提示:补录并非“低分捡漏”机会,考生需理性评估自身分数与竞争态势,避免盲目追逐热门选项导致再次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