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初级救护员理论考试的核心答案聚焦于急救原则、操作规范及红十字运动基础,关键亮点包括:心肺复苏(CPR)的黄金4分钟、止血带使用禁忌、骨折固定“不复位”原则,以及救护员“先救命后治伤”的优先级逻辑。
-
心肺复苏(CPR)操作要点
成人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AED使用需在分析心律时确保无人接触患者,电极片位置为右锁骨下与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婴儿CPR采用两指按压,深度为胸廓1/3。 -
创伤救护核心规范
- 止血:动脉出血首选近心端止血带,禁用铁丝或绳索,每40-50分钟放松1次;直接压迫法为最安全首选。
- 骨折:夹板需超关节固定(如肘腕),禁止复位断骨,开放性骨折需用无菌敷料覆盖。
- 烧伤:立即冷水冲洗15分钟,禁用冰块或黄油,衣物粘连时剪开而非撕脱。
-
特殊场景处理
- 气道异物:成人用海姆立克法(脐上两横指冲击),婴儿采用背部叩击与胸部冲击交替。
- 脊柱损伤:严禁移动伤者,固定头颈与躯干轴线,症状包括肢体麻木或运动障碍。
-
红十字运动基础
考试常涉七大原则(人道、中立、公正等),标志为红十字/红新月/红水晶,创始人亨利·杜南,国际红十字日5月8日。救护员需遵循“第一目击者”责任,优先确保环境安全再施救。
提示:实际考试需结合地方红十字会最新教材,操作题注重步骤顺序,理论题牢记“安全-评估-行动”逻辑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