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双一流学校名单已正式公布,共147所高校入选,其中42所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05所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与上一轮相比,新增7所高校,包括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新兴研究型院校,同时3所高校被警示调整。双一流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学科导向,基础学科、前沿技术领域获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国家急需学科成为布局重点。
-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传统顶尖院校继续领跑,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在交叉学科领域表现突出。新增的南方科技大学凭借材料科学、环境工程等优势学科首次跻身A类建设名单。本轮调整更注重国际影响力指标,部分高校在QS学科排名中的表现直接影响评选结果。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上海科技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新晋高校在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等细分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原有高校中,30%的学科建设方向根据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空天智能学科群,中国农业大学强化智慧农业学科建设。 -
动态调整机制显效
被警示的3所高校主要因高端人才引进未达标或学科成果转化率偏低。教育部明确建立“红黄牌”制度,对建设成效实行年度监测,中期评估不合格的学科将面临退出风险。资源分配上,10%的财政拨款向中西部高校倾斜,宁夏大学、云南大学等受益明显。 -
学科布局新趋势
人工智能相关学科覆盖58所高校,量子信息科学新增至12所院校。人文社科领域强调“新文科”建设,中国人民大学的数字法学、中山大学的海洋文化遗产保护成为特色方向。“冷门绝学”如古文字学、民族音乐学获专项扶持。
2025年名单突出“重实效、强特色”导向,建议考生关注目标院校的警示学科清单与新增交叉学科平台。高校需在2026年前提交建设方案细则,公众可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查询具体学科评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