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课程标准聚焦健康第一理念,以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大核心素养为主线,要求学生在三年内修满144 - 162学时,培养终身锻炼习惯,兼顾专业所需的体能发展。
-
课程性质与任务:中职体育是必修公共基础课,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结合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教学,提升学生体能素质、职业适应力,兼顾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助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
核心素养体系:
(1)运动能力:涵盖基础体能、专项技能及职业相关体能(如耐力、力量、敏捷性),要求掌握裁判规则、制定个性化锻炼计划,并具备赛事欣赏能力。
(2)健康行为:包含科学锻炼习惯(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职业病预防知识(如营养、急救技能)、情绪管理及生活方式优化。
(3)体育精神:强调规则意识、团队协作(如体育社团活动)、抗挫折能力,结合专业特点植入工匠精神。 -
课程结构与内容:
- 基础模块(必修,54学时):分体能(健康体能含耐力/力量训练,职业体能匹配行业需求)与健康教育(疾病防控、急救、生活方式)。
- 拓展模块(选修,90学时以上):提供球类、田径、冰雪等7大类运动项目,每项含3级渐进课程,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部分项目支持校企合作开发实践课程。
- 实践要求:顶岗实习期间每日1小时锻炼,纳入学分管理;强制要求1 - 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
-
考核与安全保障:
以《标准》测试成绩(占50%)结合出勤、态度综合评定;设置安全操作规范,包括场地检查、极端天气应对方案,强制急救员资质认证。
中职体育通过标准化课程体系,将职业特性融入体能训练,既强化身体素质,又注重职业场景下的健康管理能力,实现体育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深度融合。掌握核心考核要点与拓展方向,助学生在校期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身心素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