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采用三级赛制(校级初赛、省级复赛、总决赛),总决赛分争夺赛、排位赛、冠军总决赛三阶段,覆盖42个赛道,评分聚焦技能水平(60%)、职业素养(10%)、应用价值(10%)、团队合作(10%)、创新创意(10%)五大维度,强调团队协作与技术创新。
-
赛制与晋级规则
校级初赛和省级复赛由学校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总决赛设争夺赛(10%金奖)、排位赛(小组第1晋级)、冠军总决赛(决出冠亚季军)。国际队伍通过线下/线上混合参赛,国内队伍需完成1小时内技能操作与同步讲解任务,展示规范性、熟练度及技术先进性。 -
评分体系与核心要求
技能水平权重最高(60分),细分操作规范性(10分)、技能熟练度(15分)、任务难易度(15分)、技术先进性(15分)及现场讲解效果(5分)。职业素养注重工匠精神(3分)与安全意识(3分),应用价值强调实用性(4分)与经济性(3分)。 -
参赛项目设计
项目需结合赛道与岗位需求自主设计,中职组侧重基础技能,高职组突出技术创新。内容需体现产教融合,如物联网项目需分工完成硬件搭建、编程与讲解,并融入行业新技术或文化元素。 -
国际组与特殊赛道
国际组可跨国组队,中国籍选手限1人;“人工智能+”赛道允许普高与本科在校生参与。海外赛区设东南亚、非洲、欧洲分站,争夺赛前20%晋级排位赛。
备赛需紧扣评分要素,强化技术应用与团队协作,注重原创性与产业适配性,同时关注2025年新增的“技术先进性”指标与海外赛区规则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