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骤冷时,及时做好健康防护是关键。保暖防寒、重点人群关怀、居家出行安全、饮食调理增强免疫力是核心要点,通过科学防护降低气温波动带来的健康风险。
第一,及时增添衣物,做好基础保暖。选择轻便保暖的衣物,如羽绒服、羊毛衫等,避免多层厚重衣物影响活动。重点保护头、颈、手、脚等易受寒部位,外出戴好帽子、围巾和手套。
第二,重点关注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低温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建议这类人群减少清晨或夜间外出,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指标。儿童需注意皮肤保湿,避免冻疮或干裂。
第三,居家安全需防寒、防火、防意外。使用电暖器、电热毯时远离易燃物,睡前及时关闭电源;空调取暖时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使用燃气热水器需警惕一氧化碳中毒,确保排气通畅。
第四,调整饮食结构,增强免疫力。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及新鲜果蔬;适量饮用姜茶、红枣汤等驱寒饮品,避免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
第五,出行注意防滑,提前规划路线。雨雪天气避开结冰路面,穿防滑鞋;驾车时检查防滑链或雪地胎,保持车距。户外工作者可携带暖宝宝、保温杯,定时进入室内回暖。
气温骤降时,主动防护比被动应对更重要。将上述提醒融入日常生活,关注自身及家人健康状态,通过细节调整平稳度过寒冷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