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行车安全的核心在于预判风险、科学应对,重点包括涉水技巧、车辆检查、应急逃生三大要点。暴雨天气路面湿滑、能见度低,且易发积水、滑坡等险情,掌握科学的驾驶方法可大幅降低事故风险。
涉水行车需遵循“观察-匀速-避险”原则。通过积水路段前务必停车观察水深,若水位超过轮胎三分之二或排气管高度必须绕行。涉水时挂低挡保持匀速,避免换挡或急加速,防止水流倒灌导致熄火。若车辆熄火切勿二次启动,应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
车辆检查是预防故障的关键。汛期前需重点检查轮胎花纹深度(建议≥3mm)和刹车片磨损情况,确保雨天抓地力。雨刮器胶条老化会导致刮水不净,需及时更换。同时清理天窗排水孔、车门密封条等易积水部位,避免电路短路或车身锈蚀。
应急逃生牢记“打、砸、快、逃”四字诀。若车辆被淹,第一时间尝试打开车门或车窗。若电路失效,用安全锤击碎侧窗玻璃(优先选择边角位置),注意用衣物包裹手臂防划伤。逃生时切勿贪恋财物,迅速转移至高地。
雷雨天气需降低车速至普通路况的70%-80%,开启近光灯和雾灯提升辨识度。避免停放在低洼处、广告牌或枯树下,防止坠物或积水围困。长距离行驶时,可通过导航实时查看积水路段预警,合理规划绕行路线。
安全源于细节,汛期行车需将防御性驾驶理念贯穿全程。定期演练应急流程,随车配备破窗器等工具,方能最大限度保障人身与车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