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安全工作的核心在于“预防为主、避险为要”,需从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应急准备三方面入手,重点落实“提前防范、科学避险、快速响应”三大原则。 以下是具体措施:
-
强化监测预警
密切关注气象、水文部门发布的暴雨、洪水预警信息,掌握“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暴雨预警标准。通过广播、短信、社区通知等多渠道确保预警信息直达每家每户,尤其关注老幼病残等弱势群体的“一对一”通知机制。山区居民需警惕短时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发现水流混浊或水位骤升应立即撤离。 -
全面排查风险隐患
对低洼易涝区、地下空间、老旧房屋、临时建筑等高风险区域开展动态巡查,及时疏通排水管道和河道。车辆避免停放在地下车库或广告牌下,行人远离电线杆、变压器等带电设施。检查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包括饮用水、食物、药品、手电筒等,确保手机、充电宝电量充足。 -
科学避险与应急响应
- 步行避险:涉水时用工具探路,避开漩涡或井盖缺失区域;若遇积水过深,应横向缓慢移动,双臂张开保持平衡。
- 车辆遇险:积水没过轮胎1/2时勿强行通过,熄火后立即弃车逃生,利用安全锤破窗时优先击打车窗边缘。
- 转移安置:遵循“就近、就高、快速”原则,提前熟悉避难路线,避免盲目涉水或返回危险区域。
-
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学习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技能,掌握利用门板、泡沫塑料等制作简易浮具的方法。社区应组织防汛演练,明确疏散信号、责任人和临时安置点,确保应急队伍24小时待命。
汛期安全无小事,需全民参与、联防联控。 日常多关注官方发布的防灾指南,定期参与应急培训,将安全习惯融入生活细节,方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