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开
根据河南省2025年新高考政策,赋分机制 不区分文理 ,但志愿填报和录取时仍存在文理差异。具体说明如下:
一、赋分制度特点
-
科目分类与赋分方式
-
3+1+2模式 :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统称"3"),物理/历史为首选科目("1"),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为再选科目("2")。
-
赋分规则 :除语文、数学、英语外,其他科目均采用等级赋分制。原始分按排名转换为等级分数(A至E级,对应11-30分),但 不区分文理排名 ,即物理和历史考生在同一排名区间内按相同分数段赋分。
-
-
分数转换示例
例如,某考生数学原始分120分,排名全省第1000名,在赋分后可能获得85分(假设对应B级)。
二、志愿填报与录取差异
-
志愿填报
- 考生需在选考科目中选择物理或历史,但 高校专业仍可能对科目有要求 。例如,工科专业可能要求物理,文科专业可能偏好历史。
-
录取规则
-
分数段对应 :高校根据考生总成绩(含语数英+选考科目赋分)进行录取,但 不直接按文理分数段划分 。同一分数段内,物理和历史考生可能被不同高校录取。
-
录取倾向 :选择物理的考生可能集中在理工科专业,选择历史的考生可能更多报考文科专业,但具体需参考高校招生计划。
-
三、改革意义
-
公平性提升 :通过等级赋分制,减少因科目难度差异导致的分数不公。
-
科目选择灵活性 :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自由组合科目,避免传统文理分科的局限。
总结
河南省新高考赋分机制在 分数转换阶段不区分文理 ,但 志愿填报和录取时仍可能因科目选择产生差异 。考生需结合自身情况选择科目,并关注高校专业对科目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