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的核心原因可总结为:科技革命突破性进展、冷战结束后的国际环境转变、市场经济体制全球普及、跨国公司扩张及国际组织协调机制完善。
-
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幅降低跨国交流成本,互联网兴起使资本、技术、数据实现秒级全球流动,为全球化奠定技术基础。例如,199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突破1600万,跨国企业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全球供应链高效协同。
-
冷战结束与政治环境变化: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各国将重心转向经济发展,国际竞争从军事对抗转为经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成立,推动贸易自由化规则统一,成员国关税平均水平从1980年的26%降至1995年的9%。
-
市场经济体制全球扩张:原计划经济国家(如中国、东欧)转向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放松经济管制。全球市场规则趋同,国际直接投资额从1990年的2090亿美元激增至1999年的1.4万亿美元,资本流动障碍大幅减少。
-
跨国公司主导生产网络重构:90年代跨国公司控制全球40%生产,通过海外设厂优化资源配置。例如耐克将制造环节转移至东南亚,利用当地劳动力成本优势,形成跨国生产链。
-
国际金融与区域合作深化:欧元区启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生效等区域一体化加速,国际金融市场日均交易量从1989年的6000亿美元跃升至1998年的1.5万亿美元,资本全球化程度显著提升。
当前全球化虽面临逆流,但技术互联与产业链分工已不可逆。理解90年代的关键驱动力,有助于把握未来全球经济治理的优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