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措施需根据火势大小和现场情况灵活应对,以下是综合整理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报警与初期扑救
-
立即报警
通过119火警电话或单位内部报警系统报告火情,需提供准确地址、起火部位、燃烧物质及火势大小,并安排人员到主要路口引导消防车。
-
初期扑救
-
火势较小(如A类固体火灾)时,可用灭火器、消防沙或石棉被扑灭;
-
液体火灾需使用干粉、沙土等不导电材料,电器火灾需先切断电源再扑救。
-
二、人员疏散与安全防护
-
组织疏散
遵循“先救人,后救物”原则,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弯腰沿疏散通道撤离,避免吸入浓烟。
-
安全防护
-
火灾现场设置警戒区,无关人员远离火场道路;
-
高楼火灾优先使用避难层或疏散楼梯,必要时佩戴自救器(如防毒面具)。
-
三、专业救援配合
-
消防队协作
派遣人员到路口引导消防车,配合消防员使用灭火器、水带等设备,切断电源、排烟等。
-
特殊场景处理
-
熔化金属火灾需使用专用灭火剂;
-
气体火灾需佩戴隔绝式氧气呼吸器。
-
四、注意事项
-
火势判断
熟悉火灾发展阶段(起火、蔓延、扩大),前5-7分钟为**扑救时机。
-
器材选择
根据燃烧物质选择对应灭火器(如ABC型、BC型),油类火灾禁用水扑救。
-
通讯联络
保持与消防队及内部人员的实时沟通,及时报告火势变化及人员伤亡情况。
五、事后处理
-
现场保护
火灾扑灭后封闭现场,配合消防部门调查事故原因,禁止擅自清理。
-
善后工作
组织人员安置、心理疏导,并检查消防设施修复情况。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控制火势、保障人员安全,并为专业救援提供支持。需定期开展消防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