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中国财政政策将围绕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风险等核心目标,持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具体走向如下:
一、政策基调与目标
-
政策方向
以“更加积极”为基调,通过提高赤字率、增加政府债券发行等手段,强化逆周期调节,确保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
-
核心目标
-
扩大内需:重点支持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消费升级等领域,激发消费潜力。
-
惠民生: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
防风险: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优化央地财政关系。
-
二、主要措施
-
财政收支调整
-
赤字率提升 :2025年赤字率预计升至3.5%-4.0%,增加财政支出能力。
-
政府债券发行 :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规模,支持“两重”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及“两新”政策(新产业、新业态)。
-
收入结构优化 :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压力缓解,但地区分化可能加剧。
-
-
支出结构优化
-
重点领域倾斜 :加大科技、绿色产业、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投入,支持中小企业纾困。
-
消费与民生保障 :提高退休金、医保补助,扩大以旧换新,改善消费环境。
-
-
区域与债务管理
-
区域协调 :增加对中西部、农村地区转移支付,促进均衡发展。
-
债务风险防控 :推进地方债务置换,优化央地债务结构,确保财政可持续性。
-
三、政策协同与展望
-
政策组合拳 :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协同,形成“双松”搭配,增强宏观调控有效性。
-
中长期规划 :为“十五五”奠定基础,通过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财政政策将注重平衡短期刺激与长期可持续性,通过精准施策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