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将迎来多项重大改革,核心变化包括全国8省份首次实施“3+1+2”新模式、命题强化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考查、志愿填报采用“院校专业组”机制。这些调整旨在提升选拔科学性,同时赋予考生更大选择权。
-
考试模式全面革新:山西、内蒙古等8省份首次推行“3+1+2”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统考科目,物理/历史中选1门为首选科目,化学、生物等4科中选2门为再选科目。选科组合达12种,打破传统文理分科限制,考生可更灵活匹配兴趣与专业方向。
-
命题导向更重育人功能:试题突出铸魂育人,强调政治把关与科学规范,重点考查学生逻辑思维、学科核心素养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例如数学增加开放性情境题,语文强化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
-
考务与技术深度结合:防作弊体系升级,采用AI监考、区块链技术确保试卷安全,部分省份试点“智能安检门”筛查违规设备,考务流程全电子化提升效率。
-
志愿填报规则优化: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填报志愿,平行志愿数量增至45个,考生需按选考科目匹配专业组要求。录取时按物理/历史类别分别划线,投档精准度提高,降低调剂风险。
-
考试时间与评价扩展:部分省份高考延长至6月7—9日,选考科目单科75分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录取参考,涵盖社会实践、艺术素养等维度,推动多元评价。
考生需关注本省细则,提前适应选科策略与志愿规则变化,合理规划备考方向。教育部门将提供全流程指导服务,确保改革平稳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