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本科专业划分遵循教育部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涵盖 12个学科门类、93个专业类、845个具体专业,包括新增交叉学科和特设专业,并对部分国家安全相关领域实行国家控制布点。哲学、经济学、法学等传统学科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均实现精细化分类,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
哲学门类仅含哲学类,研究人类思想与价值体系,包括哲学、逻辑学等基础方向,宗教学及伦理学作为国控专业聚焦社会伦理与宗教研究。经济学门类细分为经济学类、财政学类等4类,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新设专业响应经济数字化转型需求。法学门类囊括法学、公安学等6类,新增纪检监察、海外利益安全等涉国家安全专业,司法警察学及社区矫正专业强化社会治理。教育学门类下设教育学、体育学两类,新增人工智能教育、特殊教育等,聚焦教育科技与特殊需求领域。文学门类涵盖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等,新增汉学与中国学等跨学科方向,小语种覆盖爪哇语、斐济语等稀有语言。历史学门类保持历史学类单一结构,整合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等方向。理学门类包含数学、物理等12类,量子信息科学、数据计算及应用等前沿领域被纳入,强调科学理论与技术实践结合。工学门类专业最多,分为力学、机械等31类,新增氢能、柔性电子等新能源与智能工程方向,材料智能技术、保密技术强化技术安全。农学、医学、管理学及艺术学分别针对农业技术、医疗健康、企业管理及艺术创作,覆盖智慧农业、法医学、供应链管理等领域,艺术学新增虚拟现实技术、科技艺术等创意学科。
本科专业目录动态调整,新兴领域专业占比提升,传统学科边界融合扩展,学生需依据兴趣与社会需求筛选专业,未来职业竞争力亦源于学科交叉与技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