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2024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第19位,GDP达13507.7亿元,以6.1%的增速与福州并列前二十强增速第一,并有望在短期内超越济南。其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7.6万辆,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4.8%,展现出强劲的“科创+产业”融合优势。
分点展开:
-
全国排名与竞争态势
合肥与济南、佛山同处1.3万亿元梯队,目前以19.9亿元的微弱差距落后于济南,但增速领先0.7个百分点。过去五年,合肥从全国第20位升至第19位,年均进位1名,成为万亿城市中上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
产业创新驱动增长
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集成电路等六大千亿产业链贡献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6%。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84.5%,带动“新三样”出口增长31.2%,工业投资占比创七年新高。 -
科创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量
合肥依托13个大科学装置和4%的研发投入强度,培育出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政府“以投带引”模式成功孵化京东方、蔚来等企业,形成“科技-产业-人口”良性循环,常住人口突破千万。 -
区域协同与开放潜力
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合肥高铁密度居首位,外贸总量全国第15位。2024年新招引项目协议投资额超6200亿元,营商环境跻身全国前十,为后续增长蓄力。
总结提示:合肥的崛起印证了“科创引领+精准产业布局”的路径可行性,未来需持续放大战新产业集群效应,巩固“新能源汽车之都”地位,同时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级以支撑更高位次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