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最新一线城市排名一览表
一线城市(4个)
- 上海 - 连续两年登顶榜首,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 北京 - 以微弱差距排名第二,在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 深圳 - 反超广州位居第三,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极大支撑了深圳高质量发展。
- 广州 - 在生活居住、教育医疗、文化体验等领域更胜一筹。
准一线城市(16个)
- 杭州 - 被誉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在数字经济发展能级不断提升以及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背景下,成为“中国第五城”最有力的竞争者。
- 成都 - 以全国准一线城市第2名的成绩,再次巩固其西部经济“第一城”地位。
- 南京 - 以“六朝古都”的历史底蕴叠加现代创新动能,在准一线城市中高居第三。
- 武汉 - 在光电子和汽车制造领域保持优势。
- 苏州 -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经济实力强劲。
- 重庆 - 在复杂地形中开辟出立体发展新空间,GDP预计达3.4万亿元。
- 天津 - 作为北方工业重镇,加速向智能科技、绿色石化转型。
- 长沙 - 凭借“工程机械之都”向“智造名城”的转型跃居第八。
- 青岛 - 作为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经济实力和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 宁波 -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突出。
- 无锡 -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优化显著。
- 西安 - 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历史文化和科技创新相结合,城市发展潜力巨大。
- 郑州 - 借助交通枢纽优势和产业链升级实现了“双突破”,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
- 合肥 - 以“科里科气”的创新气质超越厦门,展现惊人发展势能。
- 厦门 - 首次入围准一线城市榜单,位列第15名。
- 东莞 - 成功入围准一线城市,实现了从“世界工厂”到“科创名城”的华丽转身。
二线城市(30个) 包括济南、福州、佛山、昆明、大连、沈阳、常州、哈尔滨、南昌、泉州、南通、烟台、温州、贵阳、南宁、石家庄、长春、嘉兴、珠海、太原、绍兴、金华、潍坊、徐州、惠州、台州、扬州、中山、乌鲁木齐、兰州等城市。
三线城市(部分) 包括呼和浩特、洛阳等城市。
以上排名基于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独家编制的2025年度中国百强城市指数报告(GCCI),该报告从经济实力、基础设施、营商环境、质量建设、居住生活、国际声誉、发展潜力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