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GDP总量突破5万亿元,达到50625亿元,同比增长5.8%,稳居全国第11位。合肥市以13507.7亿元继续领跑,占全省总量的26.7%,全国排名上升至第19位;芜湖市首次突破5000亿大关,滁州、阜阳紧随其后形成“四千亿梯队”,亳州以13.8%的增速成为增长冠军,反超宿州跻身全省第七。区域经济呈现“头部强化、腰部竞争激烈、尾部承压”的格局。
分点展开:
- 头部城市引领发展:合肥凭借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优势,GDP增量超720亿元;芜湖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港口枢纽,增速达8%,成为安徽首个五千亿级非省会城市。滁州、阜阳分别以4034.4亿元和3609.8亿元稳居第三、第四。
- 中游城市激烈角逐:亳州凭借中医药产业和现代农业,GDP总量2521.6亿元反超宿州;蚌埠以9.32%的增速逆袭六安,两地差距不足6亿元;宣城首次突破2000亿,马鞍山、安庆等6城组成“两千亿梯队”。
- 增速差异显著:铜陵以6.5%的实际增速全省最高,新兴产业贡献突出;黄山增速4%垫底,文旅依赖度高导致增长乏力。皖北城市普遍增速高于皖南,如阜阳(6%)、亳州(6.1%)跑赢全省平均。
- 产业动能分化:合肥、芜湖等市依靠战新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光伏)拉动增长;亳州、宿州等农业大市通过深加工转型提速;铜陵、池州等资源型城市加速培育半导体、动力电池等新增长点。
总结提示:安徽区域经济需进一步协调合肥都市圈与皖北振兴,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协同。投资者可关注芜湖、滁州等新兴工业城市,及亳州、蚌埠等高增长潜力地区,同时警惕部分城市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