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维修安全的核心在于预防事故、规范操作和提升应急能力。关键要点包括:断电验电是首要原则、防护装备不可省略、高危作业需双人监护,以及维修后必须试运行检测。这些措施能有效降低机械伤害、触电等风险,保障人员与设备安全。
-
基础防护原则
维修前必须执行“四必有”标准:传动部位装防护罩、转动滚轴加防护套、临边设备设护栏、孔洞位置配盖板。例如,钻床皮带轮未安装防护罩可能导致衣物卷入,引发严重机械伤害。 -
禁止维修的四种情形
带电、带压、设备过热/过冷、无专用工具时严禁操作。带电维修易引发触电,而带压拆卸可能造成部件喷射伤害。需悬挂警示牌并泄压至安全状态后再作业。 -
个人防护与工具规范
绝缘手套、防砸鞋等需根据风险匹配。例如检修高压设备时,必须使用绝缘等级达标的工具,普通扳手可能导致电流传导。工具潮湿或破损应立即更换。 -
维修流程标准化
从断电验电到试运行需严格按步骤执行。重点环节包括:锁定能源(如拔掉电源插头)、释放残余能量(如液压系统泄压)、清点工具防止遗留。试运行时应先空载再逐步加载。 -
应急处理与培训
掌握急救包位置和烧伤、骨折的初步处理方法。每月演练紧急停机流程,确保所有人员熟悉急停按钮位置。新员工需通过实操考核方可独立维修。
提示:安全规则需定期复盘更新,建议结合行业事故案例开展针对性培训。维修记录应包含安全隐患反馈,形成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