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限制芯片政策将显著利好三类企业:一是具备成熟制程产能的美国本土晶圆厂(如英特尔、格芯),二是中国半导体国产替代龙头(如中芯国际、北方华创),三是第三代半导体及AI芯片创新企业(如天岳先进、寒武纪)。
-
美国本土晶圆制造企业迎来政策红利
美国加征半导体关税的政策导向明确,要求芯片制造回流本土。英特尔凭借其美国本土产能优势,成为高端制程替代的核心受益者;格芯则因专注成熟制程代工,可能承接更多转移订单。台积电、三星等国际大厂加速在美建厂,进一步强化美国供应链自主性。 -
中国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限制政策倒逼中国产业链自主化,成熟制程领域的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产能利用率持续攀升,承接原台积电/三星的转单需求。设备环节的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突破刻蚀机等技术壁垒,材料领域的沪硅产业12英寸大硅片良率提升至80%,均成为国产化关键支柱。 -
前沿技术领域创新企业突围
在AI芯片赛道,寒武纪、壁仞科技等企业凭借自主架构填补英伟达空缺;第三代半导体中,天岳先进的碳化硅衬底已实现全球22.8%市占率,斯达半导的车规级SiC模块配套超200万辆新能源汽车。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差异化避开制程限制,抢占增量市场。
总结:美国芯片限制政策重构全球供应链格局,短期可能推高成本,但长期将强化本土化与技术创新双主线。投资者需关注政策落地节奏及企业技术兑现能力,警惕供应链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