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历史上曾三次提出独立或自治,但从未主动提出“回归”中国,其独立进程主要受沙俄和苏联操控,最终通过1945年公投实现法理独立。
-
1911年首次“独立”
辛亥革命爆发后,外蒙古封建上层在沙俄支持下宣布脱离清朝,建立“大蒙古国”,但北洋政府于1919年派徐树铮出兵收回主权。此次“独立”仅维持8年,本质是沙俄趁中国内乱策动的分裂行为。 -
1921年二次独立与苏联介入
北洋军阀混战期间,白俄势力与苏俄红军先后介入外蒙古,蒙古人民革命党在苏联支持下建立君主立**府,1924年改为“蒙古人民共和国”。中国政府始终未承认,但无力干预苏联的实际控制。 -
1945年公投与法理独立
根据《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国民政府被迫同意外蒙古公投。在苏联操控下,投票以100%赞成率通过,1946年中国承认其独立。此次公投成为外蒙古独立的决定性事件,但投票过程的公正性长期受质疑。
历史启示:外蒙古的分离是近代中国积弱与大国博弈的结果,其独立过程伴随外部势力的强力干预。当前蒙古国为主权国家,中蒙关系基于相互承认与边界条约确立。